一、企业改革
(一)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不断改革和调整企业的组织机构。近年来,我厂结合企业实际,多次实施了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和调整,且力度不断增加。在2000年和2001年的八次改革中,大幅度的调整了组织机构,将原有的26个管理部门精简为现在的11个,将原10个分厂调整为现在的6个;同时进一步压缩积极管理干部数量,厂级领导由原来的11人压缩为现在的7人,中层领导由原来的126人压缩为现在67人,其中剥离部门中层领导22人,管理干部由原来的400余人压缩为现在的190人,大大减少了管理层次,扩大了管理幅度,减少了扯皮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精干主体、分离辅助,为企业整体改制奠定基础。尽快实施企业整体改制是西安电机厂面临的较为紧迫的任务,尽管我们在这方面作了多种的探索和大量的工作,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企业的整体改制。为了积极推动企业改革,我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分块搞活”的改革思路,从1999年以来,先后成立了由西安电机厂控股的西安西码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玛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今年即将成立西安西玛国贸有限责任公司。同时,为了积极探索分离企业办社会的新路子,成立了西安电机厂三产实业总公司(非法人),采取工资费用逐年递减的方式,于去年将三产公司人员工资全部由公司自已承担;厂办子校,由子校校长和书记进行承包,一包三年。通过上述改革举措的实施,有效分离出非生产人员700人,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收到明显的效果。
(三)不断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激励机制,提高职工收入。我厂曾多次对企业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在前几年推行企业岗位技能工资制之后,去年又在分厂实行按入库工时给分厂计算发放工资,分厂对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分配办法;今年三月在全厂实行了新的岗位工资制,岗位不同工资标准不同,充分体现同岗同酬,岗变薪变的原则。另外,对厂科技人员实行了底薪加项目承包的工资分配模式,使全厂职工人均增资40%,预计全年在岗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从而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了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进行,稳定了职工队伍。
(四)实行模拟市场核算,加大成本费用否决的考核加工厂力度。近几年来,我厂深入开展学邯钢活动,每年对企业成本费用实行否决考核,将其考核指标落实到上至厂长、下至分厂,实行月度考核,并与工资直接挂钩,效果较为明显,据统计,仅去年增加效益约1500万元。今年以来,我厂又在此基础上,在厂财务部成立了内部银行,对分厂实行模拟市场核算,从而有效加强了成本费用的监控力度,也不断提高了职工的成本意识。
二、资本运营
我厂原主厂区总面积224.67亩,固定资产原值21,021.97万元,年平均折旧576万元。在年产值15,000万元的情况下,固定资产配置明显偏高,使产品固定成本偏高,资产使用效率过低。同时,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高达1.8亿元,利息支出1300万元/年。针对这种状况,厂部提出了进行资产变现,降低固定资产比例,减少流动资金贷款,降低利息支出的思路。提案交职代会讨论后,得到了职工的认同和支持。2000年12月,经西安市机械电子工业局批准,我厂与西安富莱明置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向其转让我厂北部53亩土地的使用权。转让收入6000多万多元。我们除将少部分款项用于搬迁,其余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降低利息支出500多万元/年。
三、生产经营情况及“十五”规划
企业通过一系列改革,提高了运营效率,降低了企业负担,效益得到明显改善,各项经济指标出现明显的良性增长。2001年1-9月,贷款回收总额15273万元,同比增长22.3%;工业增加值2922万元,同比增长13.9%;工业总产值12890万元,同比增长17.3%;主要产品产量99.2万千瓦,同比增长18.2%;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13592元/人,同比增长24.3%;人均收入6847元/人,同比增长40.5%;产品销售收入11766万元,同比增长24.7%;全部流动资金周转天数552天,同比降低26.6%;利息支出净额546万元,同比降低40.6%;产品销售率94.54%,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货款回收率110.94%,同比降低2.2个百分点。在2001年3月召开的我厂第六次党代会上,我们确定了企业的“十五”规划目标。预计到2005年末,我厂工业总产值(不变价)24800万元,比2000年增长64.39%;主要产品产量190万千瓦,增长67.75%;产品销售收入2800万元,增长114.86%;货款回收3200万元,增长97.56%;出口创汇700万美元,增长366.55%;实现利润800万元,比2000年翻7番,人均收入14500元,增长1.5倍,综合效益同行业排名由40位提高到25位(全国同行业主要厂家72家);同时要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五年内力争改造新建职工住宅25000平方米。
四、电机行业的形势
我国宏观经济在扩大内需的调控政策的支持下,从几年前的低谷中逐步地走了出来。但电机行业却因为92-93年的过度升温而未能像想的那样挺起身来。在80年代,中小型电机行业产值50多亿元,主要生产厂家300多家,职工人数30万人,总资产80亿元,年利润10亿元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特别是经过几次经济大潮的跌宕起伏,中小型电机制造这种以机加工为主的长线行业的弱点充分地暴露了出来,在市场上逐渐推动了竞争力。从近期的行业统计资料上看,